《三略》的兵学内涵及原文、译文(上):谋略智慧,值得学习
《三略》原称《黄石公三略》,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南宋晁公武称其:“论用兵机之妙、严明之决,军可以死易生,国可以存易亡。”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被当时武学必读书《武经七书》编入。
《三略》的兵学内涵十分丰富,军事思想十分深刻。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深刻的战争观念、系统的战争指导理论、全面的选将用将原则、精辟的治军思想这几大部分。
首先,是强调“不得已而用之”和“以义诛不义”的战争观念。从《孙子兵法》以来,中国兵学在战争问题上形成了重战、慎战而又强调义战的思想。《三略》在继承前人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在有关战争的诸问题上,包括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对战争目的和性质的分析、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战争与民众的关系、战争与天时地利的关系、战争与主观指导等,都提出了简明扼要而又深刻的判断,形成了系统的战争观念。
在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问题上,《三略》深受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形成了强调慎战与义战的战争观念。《三略》认为,战争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给社会政治秩序和民众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而不能随意发动战争。另一方面,《三略》又认识到战争毕竟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是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运用战争的手段,法天道,兴义师,以“诛暴讨乱”,“扶天下之危”,“除天下之忧”。
其次,是以“因敌转化”、“释远谋近”为核心的战争指导理论。兵家重“因”,自孙子以下,谈“因”者屡见不鲜。在《三略》看来,这种“以义诛不义”的正义战争,是合乎天道的,因而一定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义战必胜的关键,在于义战是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的,而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上略中通过对设礼赏详细说明,就是要以礼赏来招纳贤士,也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可以说是为王者书。并为王者提出了具体的战略策略。其原文指出,作为将帅,必须了解人心,体察民意,合理用兵,以达到最佳的军事效果。
此外,《三略》还强调了军事行动中的礼仪和赏赐的重要性,认为这可以激发士兵的斗志,增强军队的向心力。同时,书中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军事原则和策略,如“因敌转化”、“释远谋近”等,强调了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以及通过策略性的军事行动来达成目标。
《三略》的兵学内涵丰富,不仅包含了深刻的军事理论,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是中国古代兵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通过学习和研究《三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兵学的精髓,为现代军事理论和战略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