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遭到最大单次伤亡
据《以色列时报》报道,有10名以军在一场激烈伏击战当中被打死,这也是以军发动加沙地面作战以来,最大一次单次阵亡战斗。
根据报道,在这一次战斗当中以军还阵亡一名上校旅长,这也是加沙开战以后,阵亡级别最高的以色列军官。
这一场伏击战发生在加沙舒贾亚区一片废弃的建筑物里,当时以军戈拉尼第51旅前线侦察兵首先对周围废弃建筑物进行搜索。在搜索当中,哈马斯小组突然冲出地道开火。
在慌乱当中,以军士兵触发了废墟当中的地雷,引发爆炸4名以军侦察兵负伤。残余以军侦察兵依托建筑物废墟与哈马斯展开激烈战斗,同时呼叫后方以军部队增援。
第一波救援部队属于以军第669特种救援部队。但是,哈马斯突击队已经预测到以军肯定要来救援,已经在沿途设立下第二个伏击区域。
很快,以军第669特种救援部队就在前进街区遭到伏击,各种AK、RPG、迫击炮火力直接招呼上来。以军第669特种救援部队的本·谢利少校和罗姆·赫克特一级士官,以及第614战斗工兵营的奥里亚·雅科夫上士当场阵亡。
更多的求救信息传输到以军指挥部,两个分队都遭到伏击,前方情况不明,不知道哈马斯有多少人,不知道哈马斯还有多少伏击区,也不知道地雷区域怎么分布。
以军戈拉尼旅那些临时动员兵基本上都不敢出战。以军这一次开战,80%的士兵都是临时动员兵,这些人在10月7日还是公司白领、面包店店员、咖啡厅小哥或者是公交司机。
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后,这些人被紧急征召入伍,经过大约2个星期紧急训练就被派到前线参战。
一直到现在,这些以军动员兵还只能执行最基本战斗任务,修建土围子、跟着坦克前进、布置岗哨守卫阵地等等。但是,要突入未知环境,与未知对手激战,营救包括伤员在内的被困人员,这些动员兵的技战术能力根本不够。
结果就是,以军戈拉尼旅只能抽调职业军官和专业士官组成一波救援部队。其中就包括,旅长伊扎克·本·巴萨特上校。
由经验最丰富的巴萨特上校带队去救援两个被伏击的以军小组。但是,哈马斯已经抽调更多战斗小组进入该区域,正在等待以军自己闯进鬼门关。
哈马斯发现增援的全是军官
实际上,巴萨特上校在今年9月就退伍了,因为10月7日袭击事件发生才被重新征召入伍,而这一次就是他的人生最后一战。
在舒贾亚区街道两侧,哈马斯机枪手隐藏在二楼室内,AK枪手和火箭筒发射手隐藏在街区墙角附近,迫击炮部署在街区后方提供火力支援。
以军第三波救援队沿着道路两侧,刚搜索前进进入伏击区,战斗立刻爆发。在战斗当中,以军旅长巴萨特上校,戈兰旅第13营营长托默·格林伯格中校,戈兰旅第13营连长23岁的罗伊·梅尔达西少校,戈兰旅第51营连长23岁的摩西·阿夫拉姆·巴尔·昂少校等7人全部战死。
这一波增援上来的几乎全部都是军官,都是职业兵。但是,也无法突破哈马斯四面八方的火力打击。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以色列少校都是23岁的年轻军人?
其实,以色列军官制度与我国六七十年代比较像,都是从士兵当中提拔干部。以色列是全面义务兵制度,所有男性都要当义务兵。
但是,以军会从表现不错的义务兵当中提拔军官。被选中的人到教导队训练几个星期,不需要去军校学习4年,就可以授予军官军衔。为了留住更多职业军人,以军军官晋升速度也比较快,甚至很多连长都是少校级军官。
以色列军队其实就是从士兵当中提拔的干部,还有少量士官,与大量义务兵和动员兵组成的部队。关键时刻,就只能靠军官和士官打仗,义务兵和动员兵其实都是充数只能看着。为此,以军军官伤亡率很高。
救援被伏击部队,一个旅里面,也只能是旅长带着一批连排长组成突击队,其他那些义务兵和动员兵都毫无用处。很像大明王朝的家丁和卫所士兵,明末打仗,基本都是大将带着少量家丁打仗,数量巨大的卫所士兵其实都毫无用处,只能充数看着人多。
同时,也说明以色列军队已经落后了。如果第51戈拉尼旅配置上侦察无人机连,也不至于被哈马斯连续伏击。
以军基层单位缺乏无人侦察战术小组、无人机打击小组,没有自己的支援力量。就靠一帮老兵带着M4卡宾枪就敢突入未知环境,基本上就是往死路上送。
从这一点看,以色列陆军已经落后于俄罗斯瓦格纳雇佣军。瓦格纳雇佣军就是步兵班战斗,就必须配备无人机,同时,连级单位都可以标定每一个士兵的动态和位置。
同时,瓦格纳任何行动都有炮兵火力支援,无人机实时监控传输目标信息,炮兵直接压制伏击和抵抗力量。以军军官确实很勇敢,敢于带队冲锋,打头阵。但是,实事求是说,以军技战术打法已经落后了。
敌情不明,地形不清楚,就敢一个小分队往里面冲,其实就和送死一个样。再怎么训练有素,在街巷作战10个人、20个人,也打不过100多人组成的多个伏击小组。
。来源:2024今晚新澳门开特马,解读:哈马斯这是在打猎,连续绝杀以军:以军上校带队冲锋陷入四面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