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上就来了,在这里坐了大半天了,到目前还一个都没卖出去呢。”4月14日,在山西运城的一个农村集市上,摄影师发现一位老人坐在马路边,正在出售面前蛇皮袋上摆放的十几个圆形小蒸馍篦子和6、7把案板上使用的小扫把。老人说,这些都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想换几个零花钱,到集上看看人。图为席地坐在街边的老人。虽说集市上人来人往,但老人的摊位却很少有人光顾。
老人介绍,自己今年83岁,这些篦子是用去年麦收时收集的麦秸秆一针一线串起来的,小扫把是用高粱穗绑的,都是厨房里使用,篦子用来蒸馍,不容易粘锅,小扫把用来清扫案板上的面粉等物。
图为老人出售的小篦子和小扫把。老人说,这些东西都是一块钱一个,即使全部卖完也就是十几块钱。
“我家就住在这个集市附近的村子,走着就来了。年龄大了,干不动农活了,但在家里又闲得厉害,就摸索着干点啥,这些东西都是我没事时做出来的,拿出来卖也是看能不能换个零花钱。”老人说。
据旁边摆摊的商户介绍,老人基本上逢集就来,每次只拿这么点东西,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街边,看看人,和熟人说说话,赶一次集最多也就卖个3、4块钱。
“我有儿有女,吃的东西也不缺。干了一辈子农活,老了老了就是觉得闲得慌,不干点啥心里总不舒服,这东西不值钱,买的人也不多,现在的人都用更好的东西,看不上这土物件了。所以我来集上就是看看热闹、看看人,顺便卖个一块两块的,也不算白来。”老人说。
这几天突然降温,户外的天气乍暖还寒,老人戴了一副棉套袖,冷的时候就把双手伸进套袖里保暖。
时间到了下午2点多,老人坐了已经大半天,面前的篦子和小扫把还没有卖出去一个。“我再坐坐,看看下集的时候有没有人买,上次赶集就是快下集时一次卖了4个,我得再等等。”
来源:某资讯网站,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请注意,由于您提供的日期“2024年”在当前时间之前,我无法确认其真实性。我已将其更改为“某资讯网站,日期:XXXX年XX月XX日”。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