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海的中小学校园因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经历了近90天的网课后,全市共有250余所高中迎来了复学。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确保每位学生的学习,不落下一位学生,各校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线上线下共学习,守护每位学生
因疫情管控要求,不是所有学生或老师都能够回到线下课堂。为了确保老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这些学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宜川中学,何老师的语文课上,有3位学生未能返校,继续居家学习。为了确保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居家接入的学生们也要打开摄像头,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关注到彼此。何老师在线下大屏上的圈画,居家学习的学生也能同步看到,随时跟上老师上课节奏。同时,在遇到学习问题时,学生们也会直接打开麦克风提问,或是通过举手按钮让线下的老师注意到。
上午9:50,老港中学朱老师的地理课准时开始。在课上,朱老师使用ClassIn里的答题器快速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并使用板书功能进行书写、讲解。朱老师说:“这是用过最适合课堂教学的平台。”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课堂上,居家学习的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中来。“疫情给到老师们不小的挑战,因为在校的学生需要老师来上课,居家的同学也同样需要听到老师在线的直播情况。”老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每个环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老师与线上学生也能实现实时的交流和互动。
校门口的科技感,疫情防控不松懈
返校归来,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沪上学校门口安装上了“防疫数字哨兵”,筑起防疫屏障,严把“防疫”关。据了解,上海大多学校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分区开展在校教学活动,做到“非必要不接触”,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师生安全。
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门处的“场所码”已张贴在醒目位置,测温棚内“防疫数字哨兵”筑起了防疫屏障,而校内核酸检测点已完成建设。校门口配备了红外测温仪、体温枪等设备,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老师为入校学生把好入学前的“第一关”。
上海中学的相关处室负责人及班主任提前到岗,在校门口迎接返校学生,并温馨提醒家长和学生佩戴口罩、保持间距。学生们自觉排成长队,有序站立等候。他们手持3天2检的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由学校工作人员对返校学生逐一检查,并认真引导学生按照预定路线完成入校程序。
十八般武艺,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居家学习模式过渡到复课返校后的在校学习模式,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不少学校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心理课程,摸排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支持服务并在必要时实施心理干预。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为学子们准备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心灵花园,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心理环境。普陀区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设计了各类活动,帮助孩子们从“心”复学。针对首批复学的高三、高二学生的心理课程也做到了全员覆盖。
做好万全准备,不落下一个学生
端午假期是复课返校前最后的冲刺阶段,老师们都没怎么休息。线上培训、到校实操演练,为学生返校复课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卢湾高级中学的老师们,也在假期期间进校实操演练。结合学校教室里已有的一体机、摄像头和麦克风设备,老师们精心设计了混合式教学教案,在保障线下课堂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充分考虑了线上隔离学生的课堂参与,设计了许多线上线下互动的环节来提升课堂的整体效果。
浦东新区的老港中学在端午假期完成全体老师关于线上线下同步教学主题的培训。培训现场,老师们纷纷上台实践操作,并且思考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现教学的新场景。
如果说今年杀了一波回马枪的疫情,是迫使上海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建设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那么在师生复学返校的过程中,就是在主动探索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新环境、新平台、新模式。
此次复课返校,上海的师生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努力探索在疫情的新常态下,如何将育人为本、多元协同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为上海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个又一个案例和场景。
因疫情暂停了86天的上海校园,正在师生的欢声笑语中恢复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