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互联网上就会涌现出一两个席卷全网的流行语。这些独特而有趣的语言潮流,如今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烙印。随着中小学生越来越频繁地接触互联网,许多网络热梗也融入到了孩子们的语言体系中,从虚拟世界走进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家长们对于孩子们频繁使用网络热梗,特别是那些缺乏营养甚至略显低俗的词语,常常表示担忧。然而,也有人认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无需过分忧虑。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青少年“玩梗”这一现象呢?
网络热梗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网络表达和交流。然而,当这些热梗从虚拟空间走入青少年的现实生活,甚至成为他们之间的社交密码时,家长们和老师们不免感到担忧。一方面,部分网络热梗的表达较为粗俗,甚至带有冒犯意味,不适用于正式场合;另一方面,青少年对网络热梗背后的来源和含义缺乏真正的了解,容易在错误的语境中使用,长此以往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
同时,网络热梗的表达过于直接和单一,对正处于学习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思维容易受到语言的束缚,导致在需要正式表达的场合出现“失语”的情况,削弱了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对于青少年使用网络热梗这一现象,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重视。他们应该帮助青少年提升价值判断能力,学会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辨别,避免出现跟风滥用网络热梗的情况。同时,青少年需要区分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表达,注重书面语言的规范性,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规范、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积累。
社交媒体平台也应承担起责任,对网络流行词语进行把关,避免低俗、无下限的词语在互联网上传播,为全社会营造出“好好说话”的良好交流氛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平安江苏。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